2024年4月26日 星期五

 
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学(第4回)
论坛登陆
用户名:
密 码:
公告栏
清晨曙光初现,
幸福在你身边;
中午艳阳高照,
微笑在你心间;
傍晚日落西山,
欢乐随你每天。
 
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学(第4回)

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学(第4回)
迁移
一旦神经元在脑室周围区停止分裂,它就帖附于放射性胶元纤维上,后者会引导神经元沿其迁移径路到达最终的目的地。新鲜神经元与胶元纤维的贴合是大脑发育中细胞与细胞间相互作用的最具特征性的形式。在此不同的遗传和分子过程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包括细胞-表面粘合分子的调节,谷氨酸受体和钙通道的激活。向新皮质移动的神经元比去脑室周围区(如海马和基底节)的神经元有更长的旅途,也到达得更晚。由于旧的神经元离开增生区时新的神经元还在继续产生,所以最早到达目的地的神经元是最先生成的。事实上,向皮质的移动过程是一个由内而外的时空梯度,老的神经元定位于相对较深的层次,新的神经元在其移动径路上经过深层而到达较浅的层次。于是不同世代和途径上的神经元在形成突触之前产生了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联络。
在成年早期患精神分裂症的患者其胎儿期存在轻微的脑部发育障碍,尽管这一假设是基于并不完善的研究和并不全面的数据,但这些依据仍在某些方面相吻合。大脑结构方面的异常,及其与早期适应生活能力和胶原缺失的关系是与可能的发育异常相吻合的。另外,一些更为重要的解剖学数据提供了皮质细胞结构紊乱的依据。这些发现是发生于妊娠第二个三月期的皮质发育缺损的真正病原。然而为什么直到成年早期这一遗传性的损害才出现临床症状呢?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有助于探讨临床代偿与失代偿的机制。与精神分裂症皮质功能缺损特别相关的神经系统包括前额叶和边缘叶皮质,以及两者之间的联络结构。最近的动物模型研究表明,上述部位的遗传性缺损直到成年早期才有所表现,即无法在环境性应激时恰当地调节皮质下多巴胺的活性。皮质内联络结构或边缘叶多巴胺系统应答性的遗传变异在单独存在时,临床表现可能不甚明显,但如与上述皮质发育障碍相结合,则会出现严重的临床症状。
发育神经病理学
总的来说,如果将精神分裂症大脑异常的研究数据看作一个整体,就可以得到这样的印象,即分裂症患者存在轻微的多局灶或弥漫性的解剖变异。这种变异发生在发病以前且较为恒定,与发育缺陷的观点相符合,也表明在妊娠第二个三月期神经细胞未能成功迁移,从而导致皮质发育障碍。与此相关的最有力的证据是皮质细胞结构方面的研究结果。皮质神经元的层状排列、定位以及它们的内部关系都是在妊娠第二个三月期的时候确定的,并会维持一生,即使发生细胞缺失或继发的病理改变也不会更改。如果这一假设正确,那么细胞结构的异常强烈提示病理性的发育,如新皮质和边缘叶皮质层状结构的异常。

 

安徽省心理卫生协会中小学专业委员会主办             普康教育心理咨询中心协办    欢迎访问!
copyright © 2002-2005 安徽省心理卫生协会中小学专业委员会  版权所有
免费咨询:15856952599 皖ICP备08001011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