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9日 星期五

 
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学(第8回)
论坛登陆
用户名:
密 码:
公告栏
清晨曙光初现,
幸福在你身边;
中午艳阳高照,
微笑在你心间;
傍晚日落西山,
欢乐随你每天。
 
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学(第8回)

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学(第8回)
去甲肾上腺素
1971年,Stein和Wise提出,精神分裂症患者缺少目标导向性的行为可能与他们皮质去甲肾上腺素系统的功能缺损有关。关于去甲肾上腺素与精神分裂症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两个焦点:多巴胺b羟化酶和MHPG(3-甲氧基4-羟基苯乙二醇)。
多巴胺b羟化酶在多巴胺向去甲肾上腺素的转化中起催化作用,是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的标记酶。精神分裂症患者尸脑中的多巴胺b羟化酶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由此认为患者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有缺损。有人提出,脑部多巴胺b羟化酶活性的下降可能导致多巴胺积聚和去甲肾上腺素浓度下降,这两种单胺间平衡关系的破坏构成了精神分裂症的神经化学基础。然而研究发现尸体脑的六个部位中的多巴胺b羟化酶活性,在精神分裂症和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同时,他们还发现,多巴胺b羟化酶活性与尸检距死亡的时间呈负相关;经药物治疗的患者多巴胺b羟化酶活性显著低于未经治疗的患者。多巴胺b羟化酶在尸体脑中的不稳定性及抗精神病药物对酶活性的影响似乎可解释研究结果间的不一致。
MHPG是中枢去甲肾上腺素代谢的主要终产物,以游离或结合形式(硫酸MHPG和葡糖苷酸MHPG)经尿排出。硫酸MHPG是中枢去甲肾上腺素的代谢产物,葡糖苷酸结合物来自外周的单胺代谢。研究发现,对照组与未用药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尿液中排出的硫酸MHPG无差异,但排出的硫酸MHPG与精神分裂症症状的严重度呈明显负相关。这提示严重的精神分裂症可能与中枢去甲肾上腺素功能不足有关。然而,以后的研究中未再能重复这一结果。另外,尸体脑中去甲肾上腺素受体可用a和b亚型受体的配体来检测。最近的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边缘系统的b1和b2受体分布异常。
5羟色胺(5羟色胺)
1954年,Wooley和Shaw发现,与5羟色胺结构相同的药物能改变动物的行为并能导致人的思维紊乱。他们因此首先提出精神分裂症可能与中枢5羟色胺功能不足有关。1973年,Manowitz等人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浆色氨酸浓度低于对照组,但口服大剂量的色氨酸未能产生相应的精神症状的改善,而且如果与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联合使用,还会加重某些患者的症状。于是又有人提出精神分裂症患者脑部的5羟色胺功能并非不足而是增强。
现在认为5羟色胺受体有五种亚型,每一亚型又可再分型,如5羟色胺1又包括5羟色胺1a、5羟色胺1b、5羟色胺1c、5羟色胺1d、5羟色胺1e。分子生物学研究已证实了上述分类。Ohoha等人对5羟色胺在精神分裂症中的作用曾作过这样的总结,认为精神分裂症患者前额叶皮质5羟色胺能机制的改变说明大脑皮质无法对皮质下进行适当的抑制,从而导致多巴胺能活动亢进。

 

安徽省心理卫生协会中小学专业委员会主办             普康教育心理咨询中心协办    欢迎访问!
copyright © 2002-2005 安徽省心理卫生协会中小学专业委员会  版权所有
免费咨询:15856952599 皖ICP备08001011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