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0日 星期六

 
中学生“高原性”心理探微
论坛登陆
用户名:
密 码:
公告栏
清晨曙光初现,
幸福在你身边;
中午艳阳高照,
微笑在你心间;
傍晚日落西山,
欢乐随你每天。
 
中学生“高原性”心理探微

    步入中学、特别是步入高中阶段的学生,心理上总有一种很不宽松的窒息感,思想上完全失去了孩提时的那种自由度和单纯性,心理内压较大。这种心理现象被称为“高原性”心理。中学生的“高原性”心理经常引起自己的躁动和不安,影响着学习、工作、实践、实习和正常的生活秩序,影响着学生基本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中学生们的“高原性”心理实际上是一种自然心理现象,形成的原因并不是由某一方面的因素所决定的,而是一系列综合性因素的反应:
  1.学习负担的加重。从进入中学发新书的那一天起,学生们捧着比以往厚几倍的一大摞教材时,心理上就产生了一种强大的压力,思想深处就进行着“拼”与“混”的斗争。拼也好,混也罢,心理上总有一种不是滋味的窒息感。
  2.自理能力的障碍。中学阶段往往就是对自理能力的检验,是接受父母“承包”式料理的“断乳期”,穿衣洗刷,管理自己,就是一种不轻不重的包袱,尤其是依赖性较强的学生,心理上的负担更为突出。
  3.不能及时得到抚爱的寂寞心理。中学时代与父母接触的机会大大减少,不能接受父母频繁的抚爱,事无巨细的关怀已成为过去,每当学习负担过重,生活上遇到困难时,心理上常常出现不能及时得到抚爱的寂寞感。对此中学女生表现得比较突出,没人耳语、无处撒娇,失落的压抑明显。
  4.承受家长希望的能力较差。相当一部分家长对子女的教育不懂得其规律,不完全了解中学生的心理特点,盼子成才心切,希望值过高,唠唠叨叨,不尽的爱中夹杂着更多的是压力,导致中学生们思想上压力较大,思绪烦杂,甚至共同语言减少,亲和性降低,学习效果不够理想,承受家长希望的能力较差。
  5.为驾驭自己的前途而忧虑。步入中学阶段的学生,特别是中学高年级学生,受到家庭、社会的触动和影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往往为驾驭自己的未来和前途而忧虑,对自己将来如何挤进社会行列而感到不安,有时使自己的学习和实践处于一种被动状态,通过社会某些现象的折射,对学习无所适从,学习目的不够明确,对“学能否用”而感到怀疑,思想常常被一些狭隘的、表向的、低层次的就业盲点所笼罩。如果教者不及时引导和帮助他们更新就业观念,学则没有长进,教则没有目标,甚至贻误了有关学生的前途。
  6.青春期的躁动。青春期而引起的躁动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如没有这种生理现象则表现为不正常生理。而我们有些学生虽然进入中学,但不懂得自己生理上的正常发育规律,对异性的注意、想往、或情感的冲动,经常进行自我斥责,自我怨恨,自我卑视,甚至不敢正视异性,对品行自我怀疑,完全钝化了自己的学习效果。
  7.虽然丢失了低年级的宽松但惯性犹在。中学生活和低年级比较,具有时间紧、节奏感强的特点。一部分学生虽然进入了中学或高级中学,低年级时的惯性仍在。他们讨厌假日补习,讨厌题海,讨厌压得没有喘息机会的书山,摆脱不了孩提时的嬉戏和爱不释手的小人书刊。如此种种现象经常被老师指责为“不务正业”,贴上“没有出息”的标签,屡屡使中学生们私下呕气。
  8.陌生的老师严不可测。刚刚跨进一个新的高坡的学生,师生相互陌生,学生希望老师有个亲切的面孔,可我们有些教者不是以自己的学识、素质、宽容去让学生折服,而是虎视耽耽,盲目使用“下马威”、“杀手锏”,使学生在怕中学习、守纪、生活、工作,心情紧束,处处小心,应有的能力得不到发挥,对教者敬而远之,心理通融不够,师生之间缺乏和谐性。中学生的“高原性”心理比较复杂,引起的原因比较多,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实践等诸多方面兴趣的培养,以及对目标、理想的奠定。
9、对某些不公正的社会现象比较敏感,社会心理失衡严重,容易产生愤世嫉俗
比如社会上腐败、城乡差异、贫富不均,以及学校老师的偏心等
  作为教者我们应认真注重科学地调节、开导中学生们所出现的这种隐形心理,把学生的思维、兴趣引导到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相一致上来,使学生具有一个宽松的心理、必胜的信心,进一步向新的高度攀登。
  1.循序渐进,慎防向学生施加过多压力。我们每个从事中学教育的工作者在帮助学生拓宽视野,丰富知识,强化学生能力的同时,应循序渐进,分类指导,分层推进,防止向学生施加过多的压力,慎防以凶猛的势头来唬住学生,使学生心理上产生不必要的压力。
  2.指导学生学会自理生活。教者在指导学生合理安排作息时间的同时,要帮助学生学会对个人生活的自理,克服生活中穿衣洗涮的依赖性,强化独立生活能力和意识的培养。
  3.主动与学生进行心理沟通。教者要主动与学生进行感情交流,陌生的面孔要尽快变成亲切的感觉,注意与学生心理上的沟通,指导学生科学地处理好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帮助他们合理地掌握一定的公关艺术,消除学生心理上的寂寞感,克服影响学习上不该出现的障碍性心理因素,保证在学习上专心致志,心无杂念,出色完成应该完成的学习、锻炼任务。
  4.强化理想教育,必须让学生看到理想的未来。每个人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必须从现在做起,必须为将来奋发攻读,只有具备了扎实的知识功底和能力基础,才能实现我们每个人的既定目标,现在的勤奋就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工程添砖加瓦。光明的未来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公正而均等的,这就在于每个人的努力。所以我们要教育学生千万不可在做学问的问题上徘徊而为前途产生无端的忧虑,如果是这样,那只是真正的“徒悲伤”。
  5.对中学生的异性情感要注意疏导和迁移。中学生们容易产生的异性情感和对异性的想往,作为教者我们不可以对其贬为一种不光彩的行为,我们对学生要从思想上进行疏导,解除学生的思想包袱。与此同时,对学生的异性情感还要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进行迁移,如书法、绘画、歌咏、球赛、诗会、笔会等活动方式,使学生的异性情感融于知识的荟萃、情操的陶冶和集体氛围的情趣之中。慎防一味的批评、指责或鄙视他们的现象出现,要设法把学生的思想引入到宽松有益的学习环境之中。
  6.认真做好跨年级的过渡工作。学生从低一个年级跨入高一个年级;从小学跨入初中或从初中跨入高中,都有一定的年级特色和年龄特征,对此教者必须做好跨年级的过渡工作,不但注意年级特色的表象工作,而且更重要的是做好具有年级特色的思想工作,以至减缓和消除低年级的不良惯性和一些低层次的习惯,以高雅的适合于中学有关年级特点的习惯行为来淡化往常幼稚的思维方式和心理活动。
  7.要使中学生活张驰有度。学生时期的紧张状况一般说来要算中学时期,但是作为我们从事中学教育工作的同志,促使学生的紧张应该认真准确把握好适度,万不可以把学生“赶入”到“书山题海”之中,“赶到”狭窄的应试教育的旧路上去,在紧张中要有宽松,在宽松中不记忘重任,重在强化学生能力的全方位性教育,这其中除了学习能力之外,还有应变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超越自我的能力以及把握自己目标的能力等。
  8.帮助家长全面了解学生“高原性”心理。教者可以通过家访,校访或家长学校等多种形式帮助家长提高对现代中学生心理认同的水准,正确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根据学生的现实状况和可激发的动力来确定学生的目标意识,不惯、不宠、不惩、不压,希望值实实在在。要使家长自身对子女的目标确定从心理上要有个充分认识和准备的过程,使学生在家庭或学校中具有一个宽松而不失放任的学习和锻炼的环境,能够使学生养成一个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气质的个性特点。
  9.积极激发学生的潜在动力。进入中学的学生虽然存在着一系列的“高原性”心理现象,但主动积极的因素是主要的,所以教者注意到学生这种“高原性”心理的同时还要积极激发学生学习、锻炼的潜在动力,对于学生中好的经验要及时交流,取得成绩要及时表扬,有所发明要积极支持,有所发现要鼓励士气。对学生的教育工作关键在于“塑造”,所以我们要把“塑造”落到实处。中学生所形成的“高原性”心理是一般学生或多或少都具有的心理特征之一,我们每个教者对学生的这些心理特点要有所了解,切不可疏忽一时,草率从事,而忽略了育人的重要环节,如果这样将是教者的渎职,为此我们对学生不但要有朴素的爱心,而且还要有专心、细心和交融在一起的理解之心。只有这样我们的工作才有成效,每个教者才有足够的凝聚力量。
安徽省心理卫生协会中小学专业委员会主办             普康教育心理咨询中心协办    欢迎访问!
copyright © 2002-2005 安徽省心理卫生协会中小学专业委员会  版权所有
免费咨询:15856952599 皖ICP备08001011号-3